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離不開區域間的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新興戰略產業的承接轉移;在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規劃、大力發展中西部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京津冀的推進帶來了眾多投資機會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離不開區域間的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新興戰略產業的承接轉移;在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規劃、大力發展中西部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京津冀的推進帶來了眾多投資機會。
目前,京津冀已經形成了梯隊產業發展模式,北京作為政治經濟中心,著力發展文化、旅遊、行政管理、商業服務業等;天津作為港口城市,主要發展對外貿易、物資交流、制造業、工業產品加工產業等;河北地區則以農業、重工業和制造業為主。
北京作為知識創新區域可以輸出產業、技術、研發;天津作為生產制造區域對北京提供工業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對河北提供相應的技術和產業;河北作為加工資源區域,向北京和天津提供資源、勞動力和初級產品、農副產品等。
在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下,京津冀的產業分工和承接轉移中,鐵路軌交、生態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利用、地產、社會保障和養老產業、國有企業改革以及社會服務業將面臨新的投資機會。
1、鐵路軌交建設
鐵路軌交建設對於區域間的重構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鄉村、城鄉、城際和區域經濟關係中,它們經歷雛形、強化和調整三個逐步提升的過程。當前京津冀的鐵路軌交建設處在強化和調整階段,對於城市和區域間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人口流動起到加強作用,並推動區域間分工合作的一體化發展。
方便快捷的城鄉勞動力流動可以有效降低城鎮化形成成本,增強已有城鎮的競爭力。以武廣高速鐵路為例,高鐵開通后沿線各地政府紛紛推出投資優惠政策吸引外來資金,僅 2010 年前 3 個月湖南省就承接了 402 個區域轉移項目,預計為當地帶了近 5 萬多個就業機會。鐵路不僅縮短了城際間的空間距離,超越了傳統地域的限制。
京津冀共建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步伐加快,三地交通逐步實現全面大對接,區域立體化交通時代已經到來。京津城際鐵路、京津高速和京薊高速,拉近了北京與天津的時空距離。京承高速,國道 110、京包高速公路,國道 108、111 提級改造,河北省境內張石高速建成,構成北京大外環的密涿、張涿、京化、張承等高速公路抓緊推進,京廣高鐵建成通車,使北京與河北一體化的條件逐步成熟。
目前河北境內有京廣、京山、津浦、石太、石德、京包、京秦、京原等15 條鐵路干線。河北省還將著力推進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疏港鐵路和重要貨運專線頻道鐵路建設,規劃將重點構建環繞省會石家莊、京津和環渤海區域,連通河北主要城市的京津冀城際軌道交通網,以及連通周邊省會城市的快速客運鐵路網。
到“十二五末”,預計將實現所有區市通高速鐵路,形成以省會石家莊為中心的“兩小時交通圈”和環北京的“一小時交通圈”。
在京津冀范圍內,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后,沿線 11 個城區中有多個城區的政府部門出臺和調整了各地的城市發展規劃。“十二五”規劃中城際快速客運網建設成為重點,在鐵路運輸引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階段,這將助力區域城鎮化的發展。
2、生態環境保護
霧霾、水資源污染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大部分地區,對京津冀來講,其污染尤為嚴重,京津冀區域內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
未來隨著考核評價機制的改變、市場化的交易方式的開展等多項生態文明制度的落實,京津冀區域對生態文明的建設將會進一步加強。與幾個重點城市相比,京津冀的空氣質量要明顯差於珠三角、長三角甚至西部地區,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京津冀區域內部經濟依賴重工業發展,天津和河北的重化工業同質發展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此外,對於區域性內部的污染防控能力也較為薄弱。
津冀高排帶動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主要原因是以煤炭消費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高耗能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引起的,隨著國家國務院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未來不僅僅對大氣污染進行治理,同時還會加快對水資源、土地污染、海洋污染的治理。
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還必須與優化能源結構相結合,降低化石能源的占比,提高其利用效率,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和使用。預計加快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時,新能源產業、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循環產業、生態修復產業、生態農業將獲得新的投資機會。
3、新能源開發利用
隨著氣候問題和能源危機的加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取代化石燃料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尤其是京津冀以重化工業主要產業的區域更是面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迫使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力度。
未來包括京津冀在內的我國工業城市將全面涉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工藝、國際標準、消費文化、居民意識的社會生產和消費變革。這種變革勢必將帶來新能源開發利用,發展綠色、低碳科技產業。
京津冀區域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其發展模式也必然要從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京津冀產業低碳化升級就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和完善區域內部煤炭供應體系,提高區域煤炭安全保障功能;加快電源網絡建設和改造,開發區域太陽能、風能等資源,構建以火電為主的、太陽電、風電、核電為補充的區域電力安全保證體系;強化天津、曹妃甸港口石油天然氣卸載、儲備設施以及跨區域輸氣輸油管道的建設能力,提升區域內石油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
重點加強京津冀三地區在能源保障領域的分工協作,北京市主要負責能源綜合利用與高效利用技術、新能源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領域的研發與示范;天津市重點加強渤海油田和大港油田的勘探開發,加快濱海電源點建設與現有電源點的擴張改造,加快高能耗產業的節能改造;河北省則重點加強區域內部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的基地建設,開發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提升區域內天然氣輸送、煤炭運輸、石油進口設備與區域內均衡輸送能力。
4、地產、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
北京作為首都對全國人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2013 年北京人口數量比2000 年增加了 758 萬人升至 2115 萬人,年均增加 58.3 萬人。而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是其主要構成部分。
隨著京津冀城市群的加快推進,1 小時經濟圈的打造將大大縮短主要中心城市間的距離。交通便利、產業轉移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以及相關基礎設施配逐漸完善,將帶動中心城市周邊地區的人口增多,具有行業支援的城鎮化建設將帶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增大居民消費,從而改變過去由投資驅動增長的路徑。
京津冀一體化將從三個方面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需求,首先,城鎮化率的提升帶來的城鎮人口增加,目前京津冀城市化率水平僅 59%,而長三角、珠三角均超過了 67%的。其次,人口從外部遷入:隨著京津冀的發展和推進,非本區域人口的進入將會更加頻繁,我們預計整體人口的增長率在 1.5%左右;最後,居民收入的提升帶來的購買力提升和改善性需求的增加。
2014 年房地產政策已經在放松,政策最大的變化在於從一刀切轉向分類調控和雙向調控,預計這一政策仍將延續。國家將著重對剛需住房進行支援,而抑制打擊投機性住房,對不同的需求進行調控。
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作為惠及民生的重點工作,一直被政府所重視,今年國家增大了對保障房的投入,2014 年保障房計劃開工 700 萬套,比去年增加100 萬套;保障房計劃建成 480 萬套,比去年增加 10 萬套;棚戶區計劃改造370 萬套,比去年增加 66 萬套。
媒體報導京津冀三地今年新建保障性住房總量將超過 2500 萬平方米,基礎投入超過 700 億人民幣。河北全省全年將開工建設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 20萬套,所有項目都將在 10 月底前辦齊手續並開工。
北京市 2014 年全年將建設保障性住房 7 萬套,天津則計劃全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 800 萬平方米。未來,隨著公租房廉住房的並軌,已經公有產權房的試點推廣,仍有望在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上加大力度。
5、社會保障、養老產業
京津冀城市圈的加速推進將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和養老產業的發展。交通的便利縮短了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的距離,人口老齡化以及收入的提高,城市內部的人口可以分散至周邊小型城市居住,既可以帶動當地增加醫療資源、交通、通信、市政公用等設施建設,解決住房壓力問題,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
以醫療發展為例,未來北京和天津將共同推進建立兩地間的醫保關係無障礙轉移和就診保險(放心保)相認制度,加快網絡平臺建設,推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根本上解決社會醫療保障的難題。
加快推進養老產業的發展對於培養京津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促進就業和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借鑒美國和日本的養老產業發展模式,中國未來會大力鼓勵發展民間養老機構,帶動國內養老產業的發展。甚至可以發展新的養老模式,讓中心城市比如北京、天津的老人將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將所得資金用於在周邊小城市租房、消費。
6、國有企業改革
京津冀區域內國有企業眾多,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要提高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后,地方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已有廣東、貴州、青海、西藏等地出臺了系統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政策檔案,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箭在弦上”。
對京津冀和全國來講,只有深化國資改革,破除壟斷,才能為民間經濟發展騰出空間。同時,在土地財政之后急需尋找新的財源,盤活存量國資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京津冀內國有企業主要存在證券化率水平低,以及企業同質發展現象嚴重,導致了資源過於分散,導致企業競爭力水平降低。
京津冀的主導產業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采掘、黑色金屬、交通運輸、交運設備等領域,與地方上市國有企業行業分布類似,主要是一般競爭性的行業。因此,假如要改革,我們會看到京津冀地方政府的改革動作會大於中央。
新一輪京津冀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心將放在促進轉型升級,加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落后產能,提升傳統產業中的先進產能比重,將戰略性產業做大做強,加快競爭性企業的兼並重組,促進傳統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的高階延伸。
改革將以完善產業鏈和優勢互補原則,進行跨區域、跨所有制重組整合,大力推進企業內部資源整合,並發揮證券市場、產權市場的作用,推動上市公司資源整合、改制重組,加快處理低效無效資產,培育主導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7、社會服務業
國家戰略主導下的京津冀合作,給了三大區域重新定位,北京、天津的新定位除了向外轉出實體生產產業如工業、制造業等,同時會將部分批發物流、醫療、行政以及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校、甚至部分軍隊機關配套外遷,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將成為產業承接的重點。
河北的城鎮化規劃也明確提出,河北省保定市將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河北省廊坊市將建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和示范區,這為河北、北京和天津周邊地方以生態、智慧、休閑、商務為發展方向,發展社會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以通州為例,通州處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處於橋頭堡位置,在其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時,將同時吸納、發展“高精尖”產業,對商務辦公、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商業餐飲等產業有著很大吸引力,這將拓寬並補充了北京中心城功能,驅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本文作者徐有俊為申銀萬國宏觀研究部分析師,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