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成立
2014/06/27 20:16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2014年6月27日電)2014國際仿生科技論壇今天登場,論壇中宣布成立台灣第一個仿生科技發展協會,期望透過全球資源整合,確保台灣仿生科技在國際爭取一席之地。
仿生學是人類學習生物與環境共存的智慧,包括蓮葉的自淨效果、鯊魚皮的阻絕能力、研究蝙蝠海豚而成的雷達聲納等,都是兼顧改善生活與環境永續的案例。
「2014國際仿生科技論壇」由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辦,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及興藝峰生技農業公司協辦。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仿生科技將成為潛在重要經濟體,歐美、中國大陸等國均積極發展,橫跨各產業領域並逐漸帶來影響,如農業、工程、建築、廢棄物管理及資訊科技等,尤其以製造業最為顯著。
孫智麗指出,以仿生學為基礎的設計製造過程,將比傳統生產方式省下更多原料,提供更好的性能,為地球和人類創造豐富多樣的美好時代。
論壇邀請國際仿生學權威珍妮.班亞斯(JanineBenyus)首度來台演講,分享仿生科技應用趨勢。她指出,自然界的運作機制經過38億年的演化,如今環繞在我們身邊的就是各種永續生存秘訣,人類不是地球生態唯一的擁有者。
班亞斯說,本世紀大部分科技的發展,歸功於自然所啟發的創新貢獻,工程師或科學家必須在自然界中找到防水、航空力學、太陽能驅動等更多的設計靈感,才能使人類在閉環式經濟中,尋求永續的方法。
在500名與會的產官學研代表見證下,台灣仿生科技與五生產業發展協會籌備處正式成立,五生包括生命的五大階段「生存」、「生活」、「生態」、「生動」、「生機」;並計畫未來與班亞斯創立的仿生3.8協會(Biomimicry 3.8)結盟,透過全球資源整合,確保台灣仿生科技在國際競爭環境爭取一席之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