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和訊黃金消息 由中國黃金協會與世界黃金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黃金大會將於9月10-12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大會致力於推動中外黃金產業交流與合作,以打造中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
和訊黃金訊息 由中國黃金協會與世界黃金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黃金大會將於9月10-12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大會致力於推動中外黃金產業交流與合作,以打造中國黃金“博鰲”為目標。本次大會,和訊黃金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將對本次大會進行全程報導。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目前全球面臨很多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美國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但是這並不是標志著世界所有央行都會退出,日本量化寬鬆政策也會加碼,在這樣一個全球資金泛濫的狀況下,其實黃金還是有很大的支撐力的。
第二點是地緣政治,目前,中東有埃博拉病毒,伊斯蘭國在制造很多的混亂,東歐有烏克蘭領土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表示,全球政治的地緣風險將來有上升的可能。
第三點是黃金投資者的群體也在發生變化,以前都是所謂的機構投資者在買黃金,如果有“西金東移”的狀況,作為黃金最大消費者們的中國大媽們,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對黃金的需求也有一個上升的狀況。
另外,可以看一下基本面,前面講黃金是多么的緊缺,看全球各個大宗商品,比如說鐵礦石,中國需求非常多,它在今後有86年開采年限,那時候中國城鎮化早已經完成,所以不應該擔心鐵礦石沒有了。黃金在世界上只有18年的開采權這是一個現實,就是說黃金正是因為它稀缺,所以它的價格還是非常昂貴。另外跟中國需求有關的就是銅,銅只有29年的開采權,儲量越來越少價格應該得到支撐,這里有一個計算,全球黃金探明儲量是18萬噸,如果把黃金都提煉出來放在21立方米的鳥巢里面一點問題都沒有
所謂的“西金東移”,歷史上可以看到其實黃金是在北半球需求量非常大,南半球作為主要黃金生產國,如果看在北美它的黃金的需求和供給大致相當,美國生產的黃金大概它國內就能消費,但是如果看東亞就是中國已經出現很大不平衡,自己所生產的黃金遠遠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同時印度也是一個沒有黃金儲量的國家,但是它黃金消費非常大。同時歐洲、土耳其和中東這些國家都有這樣一個屬性。其實,現在是否已經面臨一種狀況就是說南半球所生產的黃金現在不僅向北半球漂移現在大部分向東亞或者亞洲在漂移,這現象已經完全體現出來了。
對於黃金是不是有支撐,要看黃金基本面,如果看全球四大央行,美聯儲、日本央行、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從以前的4萬億美元到10.5萬億美元,就是說全國法定貨幣是一個泛濫的狀況。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也增加非常多,m2從2008年7.5萬億增加到19.2萬億,大量貨幣的印刷造成了實體資產價格大幅上升。全球房地產價格大部分是上升趨勢,股票市場也是如此,黃金更是如此。這個基本面應該會支援黃金在今後的價格。央行是不是最主要的黃金買家,金融海嘯之后各國央行變成黃金的競買家,2013年全球央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央行,黃金競買量是370噸左右,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說,特別是很多亞洲央行有很多美元儲備,今後美元到底是升值還是貶值,短期內有升值狀況,如果長期來看美元不見得是永久升值的貨幣,一些新興市場的銀行從監管方面,特別是土耳其這樣國家,商業銀行儲備30%應該放在黃金上面。那么這樣一來其實會制造對黃金大量的需求。
同時,現在中國每個人黃金擁有量大概是五克左右,可以做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計算,那就是你如果看全球新興市場央行的黃金儲備大概是占外匯儲備的5%,用這個做一個計算,如果說中國央行外匯儲備達到5%的話,央行黃金儲備應該是四千噸左右,你看發達國家黃金儲備大概是外匯儲備的45%,如果說將來人民幣成為一個所謂的儲備貨幣,人民幣要國際化要在全球交易,中國要達到45%黃金儲備的話,這個需求量可是一個天文數據,那就是中國將會增加五萬噸黃金的需求。
在中國家庭黃金儲備方面,劉利剛表示,中國家庭的黃金在它資產配備里面是非常少的,也可以用5%做一個支撐的話,5%的黃金就是說中國家庭需要購買8500噸黃金這是一個最基本面的看法,對黃金的一個看法。中長期來說中國對黃金的需求才剛剛的開始,如果說在今後的一段時間,特別是市場的建設做得好話,比如說黃金交易所有很多外籍參與者,很容易把倫敦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參與到自貿區來,這樣一來中國的價格將會變得更加重要。